阿胶生产历史悠久,是传统中药饮片工艺的典型代表。它以优质乌驴皮及东阿县得天独厚的地下水资源为原料,经熬煮、浓缩而成的固体胶。历经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,形成了系统、完整、独特的传统制胶工艺。成品阿胶,黑如莹漆,对光照半透明,显血红色若琥珀;质硬而脆,断面光亮,均匀细致,无杂点、油球和气泡;味微甘、性平。“润了青春,保了天年,有了本钱。”(元代白朴《秋叶梧桐雨》)《神农本草经》把阿胶列为上品,无毒,适于久服。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一书中强调阿胶主要功用在于“补血与液”。清代叶天士在《临正指南医案》一书中说阿胶是“血肉有情之品,滋补最甚”,明代何良俊有诗曰“一盏阿胶常左右,扶元固本享太平”。
历史上,东阿县内的阿胶熬制,多以小规模、封闭型的家庭作坊为主,常冠以“祖传秘方”、“神奇功效”等神秘色彩。究其原因,在中药材中,阿胶素以其“道地性”闻名,用料要求非常严格,必汲取东阿之水,非纯正乌驴皮不用,经传承人之奇秘技艺炼制而成。东阿县地下水源于泰山与太行山山脉的交汇处,“性趋下,清而重”,熬制过程中杂质上浮,成品纯粹。晚清医学家曹炳章在《增订伪药条辨》一书中记述到:“每年临近春节,选择纯黑无病健驴,冬至宰杀取皮,刮毛涤垢,再浸漂数日。取阿井水,用桑柴火熬制二昼夜,去渣滤清,加参、芪、归、桔、杜、甘草等药汁,再用金锅、银铲、铜瓢熬制成胶。其色光洁,味甘咸,气清香,此即真阿胶也”。